生產運營
榆林化學:氣化人的獨家記憶
當高壓惰性氣體裹挾著200μm以下的細煤粉,以每小時73.5t的速度,夾帶固定比例的氧氣蜂擁而至,在188℃和4.0MPa的高溫高壓下,穩定輸出合成氣至凈化裝置,這便是2022年以來榆林化學氣化人的創造成果,也是氣化人的獨家記憶。
序篇 懵懂
“這次考試考得怎么樣?”“拿捏了,氧氣系統的圖我都不知道畫了多少遍了……”2022年初,總能看到一群稚氣的大學生在討論考試工藝流程、管道編號和介質等方面內容。“成長”是氣化人當時的必修課,也是最重要的一課。
2022年1月,榆林化學5臺氣化爐分布于兩個框架,與氣化Ⅱ框架的施工現場不同,氣化Ⅰ框架的設備已經進入了閥門調試階段。
每天太陽升起的時候,都能聽到中氣十足的“你的安全,我有責任”安全口號,這代表新一天的工作又開始了。氣化人紛紛進入自己的“責任網格”內,有的拿著PID流程圖比對管道、閥門、儀表,有的拿著對講機和遠在中控的同事聯系打點,有的拿著開停車操作票模擬演練……百余人拿著標準的制度方案,穿梭在框架的不同角落,以行動落實方案執行,以跟進推動檢查見效。
日復一日,難點被“逐個擊破”,398臺動設備100%完成單試,584臺壓力容器100%完成注冊;1000余條隱患100%完成整改。錯位的“關節”逐個復位,缺失的“零件”逐個補齊,整個流程逐漸打通,“沖鋒號”也在此刻吹響。
正文 戰斗
隨著系統試車的開始,框架的夜晚不再寂靜無聲。榆林化學氣體工廠建立了“1+1+1”工藝管理模式,即建立一個“工藝隱患排查體系”、一個“班組工作清單”以及一個“工藝管理平臺”,從生產管理、臺賬管理、科技創新等13個方面推進工藝管理標準化展開,以“金字塔”管理模式,將復雜、龐大的工作任務分而化之,每位職工身上都有責任、有標準、有任務。
隨著戰斗的打響,大學生們臉上沒有了初來時的稚嫩,取而代之的是成熟穩重。應急演練從預先制定演練轉變為“雙盲”演練,時刻做好應急準備。
9月8日10:10第一臺氣化爐點火成功,看著全體氣化人難掩激動的神情,那燃起的火焰似乎也更紅了一分,這個簡單平凡的時刻仿佛不再平凡,亮起的長明燈仿佛也多了一層意義……
短暫的歡喜雀躍之后,他們又開始聚焦各類問題,圍繞防凍防凝、自動化操作、降低成本、優化工藝等方面展開討論,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建議分享到工作群內,其中將渣池泵設置最小變頻,降低凍堵風險;真空泵氣液分離罐補水電磁閥、排水電磁閥及氣液分離罐液位設置開關聯鎖優化,提高自動化控制水平等70余條建議經研判后采納應用,為其他系統一次性開車成功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在開車的過程中,各個“漏洞”被填補,流程逐漸向“最優解”靠攏,首臺氣化爐開車10天負荷率達到100%、單爐最長運行71天、5臺氣化爐全部一次性投料成功等優異成績就是他們勠力同心、踔厲奮發、奮勇爭先的最好回報。
尾聲 前行
投料試車成功從來不是“戰斗”的結束,而是全新挑戰的開始,榆林化學砌體工廠的工作重心從“工程進度、質量雙提升”轉向“保安全、提效率、抓業務、強管理”。
各專業工程師不定期到裝置內“突擊檢查”,查臺賬、查票證、查操作、查人員,清潔文明生產整改已成為每個班組的日常,裝置現場的施工廢料一天天變少,直至消失不見,檢修作業的“工完料凈場地清”也不再是一句空話……
站在2023年初的港口,看著長明燈的火焰、撈渣機的粗渣、真閃系統的黑水和凈化后的合成氣,回想起從投料試車到達產達標,這一年的變化不可謂不大,氣化人完成了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、解決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發狀況,這一年,氣化人舍小家顧大家,一步一個腳印打開氣化工廠的新局面。
眺望未來,榆林化學氣化人將錨定目標,帶著“北移精神”的火種,秉承“致力于化學服務人類美好生活”的企業愿景,肩負著“安穩常滿環優”高質量運行的使命,踵事增華,踔厲奮發。(王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