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層要聞
檸條塔礦業公司:科技領航 為礦井高質量發展注入智慧因子
“請注意,設備開始啟動!”伴隨著語音播報,摁下總控臺啟動按鈕,檸條塔礦業公司井下南翼S1204綜采工作面上皮帶機、轉載機、破碎機、采煤機等設備依次啟動……
智能引領、轉型突破,賦能高質量發展。該公司聚焦優化系統、優選裝備,不斷推進智能化礦山建設,不僅為礦井安全生產“賦能”,提升轉型突破的質量效益;也為促進產能釋放,注入“新動能”,走出生產方式從人員密集型到無人值守型的新路子,在智能發展中駛入轉型升級“快車道”。
“智”度建設 描繪智能新圖景
“我們加快智能化技術與礦井融合發展,實現‘減人提效保安’成效,這是檸條塔礦業公司長遠發展的必由之路。”該公司黨委書記、董事長閆敬旺說。
該公司黨政迅速作出明確部署,第一時間成立了智能化工作專班,制定下發了《信息化智能化建設應用考核管理制度》,突出“4311”智能化建設模式,組建了以本科、研究生學歷為核心的專業化隊伍,并積極與國內頂尖的科研團隊王國法院士團隊深度合作,編制了智能化建設方案和未來三年整體規劃,對標對表,掛圖作戰,并分專業、分系統推進智能化建設。
“坐在集控倉內,只要點擊按鈕進行檔位切換,很輕松就可以完成設備開停、割煤、移架、運輸整套采煤作業流程,相比以前,真是省心省力。”綜采三工區95后職工陳海林說。
目前,該公司已經建成了3個智能化工作面,這改變的不僅僅是崗位,更重要的是智能化開采帶來的提質增效?,F在,礦工坐在井下集控中心一鍵啟動采煤機、智能機器人自動巡檢、掘進工作面遠程操控。
“智”能協同 開啟智巡新模式
機靈呆萌的腦瓜,伸縮自如的脖頸,時而低頭凝視,時而又抬頭作沉思狀……11月26日,在該公司35千伏變電站內,一臺軌道智能巡檢機器人正沿著程序路線,挨個對變電設備作掃描“體檢”,遠方的運維人員則憑借電腦終端中里面的即時交互畫面,實時掌控判斷設備運行狀態,分析排查故障隱患。
“現在我們只需坐在控制臺前就能實現實時監測。既優化了業務流程,又為故障處理節省了時間。”說這話時,變電工馬杰一臉的輕松。
同樣,在百米井下,200多個瓦斯巡檢機器人協同作業,24小時堅守在各自崗位上,實時監測現場環境中包括瓦斯和一氧化碳在內的7種氣體,為該礦的瓦斯治理提供了科技支撐。瓦斯巡檢機器人的投用,讓瓦檢員不再“跑斷腿”,直接替換瓦檢員30人,每年節約人工成本530萬元以上。
以往,值班人員需要對設備進行人工巡檢,保障供電設備安全可靠運行。而現在,通過監測監控,可全面代替人工,對井下中央變電所全部實現遠程控制和自動巡查,更加有效地確保供電設備的安全性。
“智”慧賦能 開拓智用新場景
機器人應用是礦井智能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和關鍵裝備,也是實現煤礦“少人、無人”的有效支撐。該公司先后引進了噴漿機器人、皮帶機巡檢機器人、變電所巡檢機器人等32臺/套,覆蓋了重點研發目錄相關機器人的40%,并在國內首次搭建智能化煤礦綜合管控與機器人集群協同調度平臺。
該公司還將井下千兆環網升級為萬兆環網,構建了井上下信息高速公路,實現了“一張網”融合通信;搭建了“全、統、通、智”工業大數據平臺,為機器人平臺提供數據底座;繪制了地質“一張圖”,為機器人集群提供資源底圖;將通信與定位基站相融合,實現了井下機器人和人員的精確定位;與此同時,建立了機器人應用與維護考核機制,為保障機器人平臺及機器人群常態化運行保駕護航。
智能化礦山建設暗藏于地下,也顯露在地面。該公司建設了國內首家自動遠程裝車系統,實現一鍵自動遠程裝車,裝車平均用時減少35分鐘/列,精度控制可達千分之三,裝車效率提高了40%以上,崗位工減少30人,每年可節約205萬元;開啟煤炭“智慧零銷售”發運新模式,地銷裝車系統實現了空磅無人值守,煤種自動分配,遠程自動裝車,并與運銷主平臺無縫對接。
工作中,大家普遍感受到工作時間更短了、勞動強度更小了、安全生產更有保障了。
裝車系統“一鍵啟停”、設備運行“在線監控”、現場巡查“影像傳輸”、產銷數據“自動生成”,選煤廠也邁進智能化時代,大力開展智慧園區建設,實現了三維可視化管理場景,為礦工生產生活帶來新體驗,不斷提高職工幸福指數……該公司智能化建設成功應用讓每一位職工充滿自豪感。
“目前,我們還實施了‘智慧生活園區’建設,引進先進設備,先后建成了智慧餐廳、智慧路燈、視頻會議、智慧中心,推行智能門禁、智慧評價等新型服務,為職工營造一個舒適、體面的工作環境。”該公司生態環保后勤中心經理薛波說。
好風憑借力,揚帆正當時。智能化建設是推動煤炭企業轉型升級,實現少人則安、無人則安的必由之路。檸條塔礦業公司將以打造安全開采、綠色開采、智能開采礦井為己任,堅定不移走清潔、低碳、安全、高效的能源發展道路,奮力譜寫創新發展、領先發展、跨越發展新篇章。(李佳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