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產運營
神南產業發展公司機電設備維修中心:闖創干,讓每一拳都打在關鍵處
“向前進,向前進!我們的責任重,我們的責任重,提質量,降成本,我們的任務忙,責任制度要落實,才能保安全……”伴隨著初春的曦光以及一支支熱血奔涌的班組之歌,維修人開啟了新的一天。
455臺(3套)支架、1臺采煤機、2套三機、2套泵站、1套中部槽、1套膠帶機、3臺連采設備,截至2月底,神南產業發展公司機電設備維修中心陸續出廠設備13臺套,一串串數字讓工作變得更有勁頭。
“闖”的精神讓奮斗變得有聲
以聚心、聚智、聚力為抓手,秉承“優服務、樹形象、創品牌”的理念,鍛造一支團結、智慧和奮進的維修團隊。當黨建工作融入安全生產、創新創效、質量技術、機電物資、人才培養等業務目標更加有力時,奮斗精神更加昂揚。
年初,機電設備維修中心結合自身實際,以“紅色堡壘工程”為政治引領的新的管理模式,在“風險隱患排查治理”“黨員身邊無‘三違’”“9+12網格化管理”的基礎上推行向創新要安全、向創新要效益、向創新要質量等系列活動,大力推動了中心黨建工作與各項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。
結合一專多能促生產、導師帶徒重傳承讓人才活力競相迸發、聰明才智充分涌流,同時細致梳理分析了人才隊伍現狀,分層次制定全員素質提升方案。從管理輔助人員、現場技術員和操作崗人員分別制定階段性學習計劃,開展各層級工作業務、技能提升工作,實現操作崗人員精優提升、現場技術員一專多能、管理輔助人員ABC角轉化,切實提高了員工技能水平、業務能力、工作效率,將人才隊伍建設成為中心發展的強大動力。
領任務、定工期、保生產,按照設備出廠計劃倒排工期,將施工任務分解到每天,保證天天有計劃、日日有進展?,F場這邊,火花閃爍,流光溢彩,上料、校對、卡緊,焊工小王一氣呵成,儼然一副老師傅的樣子。點焊、加固,搭檔小高手持焊槍左右開弓,行云流水。“大伙都有電焊證,車間里每個工序都能干。”那邊卻“火藥味”十足,“如果泵無法啟動,可能是什么發生故障?”“滾動軸承裝配的技術要求都有哪幾點?”不怕問到就怕不問,知識一天天累積,技能一步步得到提升。你有焊工證我有電工證,你是中級工我明年要成為高級工……“闖”的精神處處留痕。
“創”的勁頭讓創效更加突出
在機電設備維修中心鉚焊車間,兩臺焊接機器人“低頭彎腰”地奮力工作著,焊絲與金屬在高溫下碰撞出的火花格外耀眼。為了提高生產加工效率,車間對焊接機器人作業進行了優化,實現了一名員工同時操作兩臺設備。
創新是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品質量最有效的途徑。中心立足生產實際,大力推動創新創效,提高自主創新能力,將一個個創新轉化為一個個解決難題的做法,讓一個個好的想法落地生根見效。在液壓支架大修過程中,需要加工制作各類管卡,每套支架需要加工數百件,加工管卡需要折彎,每次下料后需進行折彎處理,傳統的折彎機定位器只能完成一道折彎工序,每次折彎后,需重新調整定位,再進行第二次折彎,工序復雜,工作效率低,員工勞動強度大。車間員工在原有定位器上進行改造,在原定位裝置上外接一個可調節式定位裝置,設計制作出一次性多道折彎定位器,同時還可用于其他結構件的折彎,且提高了生產效率3倍之多……
“創新工作不分效果大小,也不受崗位限制,只要對工作有改進,哪怕是一點點,我們都要堅持去創新。”制度保障、專項資金支持、績效激勵、選優評先優先推薦……職工動起來,創新多起來,效益提起來,中心全員創新的局面越來越好。
“干”的作風讓拼搏越發團結和諧
如何把中心擰成一股繩、聚成一團氣,讓職工全力以赴投身于銳意進取、拼搏奮進的企業干事創業大軍。機電設備維修中心致力于解決好“關鍵小事”,讓職工真正安心“做好大事”。
“去年疫情,我被感染,多虧了車間黨員在第一時間送去了急缺的生活物資。”
“我腳踝意外損傷,大家不僅前往家中探望,復工后,更是在任務分配與工作生活中給予足夠的照顧。”
“中心推行‘小承包’,實現生產經營與包工、包崗、包薪相融合,我們干起活兒來更有勁。”
……
職工在暢談起一件件暖心的舉措時如數家珍,臉上流露出幸福的表情。
近年來,機電設備維修中心以“我為群眾辦實事”和十二項“暖心工程”為契機,持續開展志愿服務、節日慰問、困難幫扶等多項暖心活動,建立特別關注人員臺賬,形成困難職工幫扶機制,堅持“六必訪六必談”,特別是對于思想波動較大、家有變故的職工進行深入談心談話,做好心理疏導的同時給予慰問幫扶。全方位解決了職工在生產、生活中遇到的困難,真正把服務工作做細、做實,努力增強職工的幸福感、歸屬感,讓職工切實感受到企業大家庭的溫暖。(侯姣)